中娱网

每日头条!中国前首富的“坠落”:昔日身价1655亿,如今公司退市,总部被拆

2023-01-14 11:00:05 来源:木子财科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中国前首富——李河君,是彻底凉了。被爆去年12月被锦州公安局带走了,据说与锦州银行有关。


【资料图】

李河君是个人物,以一己之力撬动了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项目,打造了“无所不能”的汉能帝国。2015年,汉能市值飙升至3000亿港元。李河君身价暴涨,以 1655亿元的身价问鼎中国首富。

然而,做空机构精准阻击。一天时间,李河君自神坛跌落,直坠深渊,成为光伏行业里 被捧红又“摔死” 的又一代表。

01

李河君1967年生人,出身贫苦,拿的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剧本。17岁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成了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大城市的繁华, 滋长了李河君的野心,也坚定了他对财富的追求

读书之际,李河君顺手也做些小生意。考上研究生后,导师却不幸病逝,李河君决定辍学做生意。

于是,李河君找到大学老师,借 5万块钱。 老师也是个有魄力的,借了。

但创业几多艰辛,短短3个月,5万块钱就造完了。欠了一屁股债的李河君,跑到中关村,倒腾起了电子元器件。此后,杂七杂八都卖过。据说,还开过矿、炒过房,搞过运输。

反正,中关村是不缺神话。几年下来,李河君清了债,买了房,并完成了 七八千万的原始积累。

手握巨款,李河君也不知接下来干啥。此时,中国证券市场刚起步,庄股横行。有同学建议他收购上市公司,再并购水电站等资产注入,从而 拉高股价“割韭菜”

李河君颇为心动,考察之下他发现水电行业当真暴利。水电站建成后,不需再投资,运行后,妥妥的印钞机。

1994年,李河君成立华睿投资,也就是汉能的前身。 1000万 在家乡河源收购了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500千瓦。

短短3年,这座水电站便回本了。李河君放弃了买壳的想法,决定深入水电发电行业。

彼时,国内中小型水电站蓬勃发展, 民营资本竞相染指 。华睿亦然,全国各地跑马圈地,收罗标的或新建水电站,规模迅速壮大。

02

2002年,在剑桥攻读博士的李河君赴云南进行商务考察。此时,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云南省迫切希望引进资本,开发金沙江水利。

手握一众水电站的李河君颇有底气,大手一挥 签下6座水电站,总装机规模2300多万千瓦

没看错,这个数字,当年全国 发电总功率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一家民企进入百万千瓦的领域。发改委当即拒绝审批。

结果,李河君拿着云南的合同,直接将发改委送上法庭。突出了一个刚。

事情闹得是沸沸扬扬,经过多方协调和解,最终,李河君拿到了 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

2003年,李河君以 20亿元的身价 登榜《新财富》。同年,李河君以12亿收购青海尼那水电站。当年 民营资本对国有能源 最大的一宗并购案。

但,李河君20亿的身价能挑起金安桥水电站吗?

金安桥设计 装机容量240万千瓦 ,投资规模就超百亿。而葛洲坝271.5万千瓦,建成可谓举国之财力物力人力,动用5.5万军人,用时16年才建成。

李河君决定玩把大的。忍痛割肉,李河君将手中其他水电站卖掉,将 全部身家 押注在金安桥项目上。

然而,危机比想象中的来得还要快。

2008年,金安桥被曝 未披先建 , 电站一度被叫停,以至于 一众银行纷纷停贷 。生死一线。好在李河君 以部分股权拉来融资 ,解决了资金问题。

03

资金理顺后,李河君可谓是凭海临风,那叫一个意气风发。毕竟,水电站一经建成,每年就是 三十几个亿的进账

钱没到手,李河君的野心却是膨胀起来了,他想将金安桥的成功,复制到其他行业。半路出家的李河君,选择了光伏博士施正荣放弃了的薄膜技术。

此时的光伏行业, 晶硅技术 更加成熟,也是 市场主流 。而薄膜技术,虽说应用范围广,但光能转化率低不说,还受限于消费场景。

但对李河君而言,这算什么。 汉能,无所不能。

汉能的第一个项目落在了李河君的老家——河源。 210亿 ,建设年产 100万千瓦 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研发中心。彼时,各地对光伏产业都相当重视,何况GDP常年垫底的河源。

李河君的算盘打得也是响亮。 拉着地方、银行,各出资三分之一 。至于汉能的三分之一,还得搞质押贷款。总之,李河君一手借鸡生蛋玩得是出神入化。

2010年,李河君以11亿元斩获铂阳太阳能29.4%股权,成了大股东。此后,增持至50%,成了实控人。河源基地的生产线,就是从这家公司买的。就一句好家伙。

首战告捷,李河君的腰板更硬了。乘着他的湾流G550私人商务飞机,世界各地飞。

自2010年,李河君先后将德国Solibro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纳入汉能麾下。层层加码之下,汉能成为 享誉国际的行业龙头

在国内,李河君也是地方的座上宾,相继在海口、成都、山东、黑龙江等地搞项目投资, 投资总额近2000亿。

2012年,汉能薄膜发电借壳铂阳太阳能 在港上市

这一年,李河君高调宣布,汉能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成为 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04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越是光鲜亮丽,越是阴影深重。

2000多亿的投资规模,被一家民企拿捏在手,就没有人对汉能的实力产生质疑吗?更致命的是,如此多的产品要卖给谁?

但李河君,那叫一个 会讲故事 饼画得那叫一个圆

国开行3 00亿的授信 ,民生银行 200亿的授信 ,再加上 地方投资 ,财力那叫一个雄厚。就算被曝出 虚报建设规模和投资,被国家审计署点名 ,都没能影响汉能的炙热。

至于产品卖给谁?没人买没关系,先用到汉能自己的电站,也能撑个几年。

于是,李河君接着全国各地飞,项目一个个拿。

2013年,李河君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14年11月,港沪通开通,汉能薄膜股价一路飙升。2015年3月,李河君以 330亿美元的身价 ,一举问鼎福布斯 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2015年5月20日,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的落成仪式,李河君意气风发地做着演讲。港股市场,汉能薄膜遭国外两家做空机构精准打击, 暴跌近47% 。李河君个人财富直接蒸发1167亿港元,成了最快从首富宝座上坠落的富豪。

汉能的泡沫,终是被戳破了。

说到底,汉能玩得就是 “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自买自卖,报高设备价格,抬高项目投资金额。汉能薄膜卖不出去的产品,母公司汉能集团和下游的关联企业接盘。

此后,因为 关联交易、操纵股价 ,汉能被香港证监会调查,陷入长时间的停牌。

2015年,汉能薄膜营收下滑70.7%,全年 亏损122.33亿港元 。与此同时,银行停贷,汉能资金链断裂,全国的项目是停的停,卖的卖,给地方政府和银行留了一地鸡毛。

05

但这些和李河君有什么关系呢?

2016年,李河君重回江湖,又是一条好汉。这一次,汉能移动能源以太阳能汽车的方式 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 只不过,没掀起什么浪花。

此后,李河君依旧带领汉能聚焦于薄膜太阳能技术与应用,在全国各地建设移动能源产业园。

2019年6月,挣扎4年的汉能薄膜 复牌无望,在港股退市

2019年10月,数百员工将汉能总部团团围住, 讨要10亿薪资与理财产品本金

2019年12月,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 控股权易主

2020年7月,汉能移动能源接受法院的 破产审查 ;

2021年7月, 汉能总部被拆除

至于李河君,早已从汉能系淡出。但李河君的麻烦也不少,2022年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 多达21次 ,累计被执行金额高达 8.27亿元

曾经的中国前首富,成了实打实的老赖。

要么死掉,要么伟大。梦想家与疯子,往往一线之隔。

标签: 三分之一 意气风发 铂阳太阳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