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娱网

【黑暗荣耀】从心理学角度深度解析文东恩逆境之下的心理创伤 part1

2023-02-03 14:08:53 来源:哔哩哔哩

更新完全的视频版解说,来更一个认真写稿的文字版~如有剧情细节或文字错误,欢迎指正,草莓酱也是学习爱好者,一起共同学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支离破碎,大概可以描述文东恩的人生。

她被同学霸凌,被老师无视,被父母出卖与抛弃,这一切糟糕的经历让文东恩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会导致不同的心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引用文字皆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通过剧情能够看到当文东恩来到学校、被相机拍摄等等画面,都可以看到她“闪回式的再体验创伤过程”。这是心理创伤的表现之一。

另外还有“解离”,这是一种“魂不附体”的症状,包括人格解离、现实解离、恍惚、遗忘、对时间的缺失感等等。

解离症,对大家来说这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精神疾病。一般来说,解离症的发生率也较其他疾病来的低,国外的发病率约0.01%。尽管如此,报刊杂志、电影等媒体却常常以这类疾病为题材,或许是因为此类精神疾病的戏剧性较强。解离症包括“解离性失忆症、解离性迷游症、多重人格异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解离症指的是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的崩解。起因通常是极大的压力或极深的创伤。

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人辱骂了你,你却记不起任何话,再严重点,你明明在过马路,等转过神却发现已经到了家。台剧《她的她的她》也有提及解离。

另外还有回避、情绪的过度唤醒的表现。这些跟伤疤一样,都是长期伴随着文东恩的人生,时刻提醒着她要记住复仇,她不能够让自己走上正常的生活,不能让自己享受爱,因为这一切让她无法忘记仇恨。

剧情中有一处特别动容的情节,文东恩被相机唤醒了过往痛苦记忆,但她却恢复情绪后,让大婶再次拍照。她在逆境中靠着内心顽固的力量与愤怒,硬是野蛮生长,过上了没有堕落的人生,坚定地执行复仇计划。

从心理分析角度,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克服逆境的能力,我很好奇在巨大的痛苦下,究竟是什么让她熬过了痛苦积极地长大了,她这股力量奠基在哪里?这部分电视剧剧情中并未直接呈现。

马克·吐温曾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被家庭、学校、社会抛弃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之高可想而知。

之前听咨询师张沛超的课曾经提到,“一个家庭爱一个孩子世界都会爱他。而有些孩子则自带‘我不欺负他,谁欺负他’的气场,破鼓万人捶。”

文东恩身上便是有着这样的特点,在社会环境上,学校没有亲密的朋友和关系良好的老师,家庭上更没有支持。

我们通过剧情分析东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复仇之路。

首先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东恩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和母亲同框或者有情感链接的场景,唯一一次便是文东恩鼓起勇气向朴妍珍复仇,反而被老师暴揍。随后,母亲现身在文东恩的退学书上签字,并且退租,彻底抛弃了文东恩。

从我理解,母亲父母虽然极度不负责任,但基本很少干涉文东恩的成长,让她自生自灭。长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东恩凡从小便有着一切必须靠自己才能够生存的本能,给了她逆境之下顽强的生命力,也让她度过失去爱的童年期。

东恩原本想填报的大学志愿是想成为一名建筑师,缘由并未交代,但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观察到,她在很小的年龄已树立了人生愿景。这是人格成长很重要的一点,在青年期“自我同一性”期间,形成了自己的人格认知与认知,彻底逃离了原生家庭。这与她之后能够坚定地实施复仇计划是有很大关联。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其次,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下,东恩形成了自身的性格特质。

第一个关键词:回避型人格

东恩看到上一个被欺凌的女孩,并未主动帮助,一方面基于她自身亦处在底层,另一方面她长期家庭关系的冷漠与疏离,这也必定导致她自身对于亲密关系的疏离。当然冷漠的性格跟糟糕的父母身上的特质还是有相似性的。

从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的依恋关系中,她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

依恋关系由英国精神病学家 John Bowlby提出后,经过了 Ainsworth等不同心理学家的发展。下图可参考,成人依恋关系和儿童依恋关系。

第二个关键词:观察学习、习得性无助

东恩在遭受校园霸凌时大部分都是忍受,偶尔才有求助与反抗。

为什么有些人会反抗,有些人只会沉默?这跟我们过去的学习经验有很大的关联。

人们擅长学习并保持过去曾经有效的行为模式,在童年早期,儿童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父母或者周围重要他人的行为而获得,这个过程叫模仿或者观察学习。

我们还原东恩成长过程,她在一个无回应的家庭下长大,每到遭遇欺负都用忍受来对抗,长期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通过第一集可以看到,医务室老师离职给了东恩最后的一击。黑夜下,她绝望地想要跳楼,最终强烈的生存欲让她放弃了念头。她为了让烫伤的伤口冷敷尽快好,脱下衣服躺在冰冷的雪地(会有感染的风险)。这个地方我觉得隐喻非常棒,雪地是可以冻死人的,但对于东恩,却是伤口尽快治愈之地。

当母亲签字彻底抛弃东恩后,她努力工作、克服了轻生念头,并且实施了长期复仇计划。

第三:向攻击者认同和重要他人

在剧情中东恩有一句跟朴妍珍所说的很奇怪的台词“我的梦想是你”。

从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上来讲,在长期被施暴又无可摆脱下,东恩产生了“对攻击者认同”。

个体模仿和学习自己害怕的人或经常受其攻击的对象的行为,使自己在心理上感到与那个令人惧怕的人或对象的认同,以此消除恐惧心理。这种认同的发生是一种由“对象丧失”引起的抑郁性焦虑与投射作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举个例子,长期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下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对他人施暴。长期受到情感虐待的孩子,长大后会倾向找对自己情感虐待的对象,这是一种自我生存方式。

而东恩向攻击者认同的方式,是将暴力回击给伤害自己的人。

“重要他人”,心理学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心里人格形成以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

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重要他人一词首先于1953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G.H.)在《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中暗示,后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对其加以发展,并首先明确提出概念。它是社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显然,施暴者朴妍珍成为了东恩人生中的重要他人,这股强烈的仇恨反而让东恩成为了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最后想分享一段德国牧师马丁・内莫勒的忏悔文

《我没有说话》

起初他们(纳粹)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标签: 重要他人 我没有说话 习得性无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