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机关
(资料图片)
有这样一群警花
她们工作在高墙、铁门之内
每天与各种女性犯罪嫌疑人打交道
她们朴实无华,青春靓丽;她们拼搏担当,巾帼不让须眉;她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奉献,用“警”的威严和“花”的柔美,教育、感化了一批又一批迷途女性被监管人员。她们,就是丽水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的女警们。
大队成立六年来,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她们牢记初心使命,铭记从警誓言,奋勇拼搏,舍小家、顾大家,用汗水和青春筑牢高墙之内的“安全网”。
一次无声的接力
民警王甜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老公是一名监狱民警。疫情发生后,不同批次的封闭执勤,长时间驻守在监管场所内,夫妻俩一年能够相见的日子屈指可数,照顾孩子的任务只能落到了父母身上。
去年6月,一名被监管人员蔡某被羁押至看守所。入所后,因为牙齿大部分缺失,每日进餐十分困难。蔡某的主管民警王甜甜协调办案单位从蔡某的家里送来了一副活动假牙。看到假牙,王甜甜犯了难,放在监室内有安全隐患,但没有假牙,蔡某每天基本上只能吃流食。
▲王甜甜给被监管人员理发
王甜甜决定自己每天吃饭前多停留“一刻钟”,先将假牙拿到监室,等蔡某用餐完毕后,再收回保管。女子管教大队民警在她的影响下形成默契,轮流站好“一刻钟”,至今已有10个多月。
在大事上监管有序,在小事上不畏繁琐,尽全力保障每一名被监管人员的权利,为教育转化工作创造出良好的基础,是女子大队平常时间一直坚守的执法理念。
一幕温情的感化
黄杨是一名90后母亲,儿子只有4岁。一轮轮的执勤,照看孩子的任务基本落到了同样是警察的爸爸身上。黄杨对数字比较敏感,平时擅长各类表格制作、统计,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表妹”。不仅如此,“表妹”在管教方面也有“两把刷子”。
一天深夜,办案单位送来一名女子于某,面部有淤伤,情绪十分低落。黄杨了解到,于某涉嫌故意杀人被刑拘,由于常年患有抑郁症,有自杀倾向。入所10多天,每次谈心谈话时,总在哭泣或沉默不语,管教工作难以开展。
▲黄杨进监开展国学教育
黄杨没有气馁,她总是说“要想走近她们的心里,首先要用心”。黄杨在一次谈话中得知,于某觉得“对不起家人,很担心家人恨她,但又很想念家里的孩子。”这个心结让她彻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黄杨多次与办案单位和律师沟通,希望一起做通于某家里人的思想工作,争取家属能够给于某写封信。收到那封期盼已久的信,看到家里人对她的谅解,于某泣不成声。
随后的日子里,黄杨利用女性特有的共情优势,从生活点滴做起,浸润关爱,于某关闭的心门一点点开启,慢慢开始愿意和旁人讲话,愿意主动找民警谈心,诉说心事。投送前,于某一句“感谢你们平日里对我的帮助。”让黄杨感慨万千。
实际上,于某只是众多被监管对象之一。面对一个个疑难问题,女子大队民警不气馁,不退缩,冲在前干在先,全力以“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的责任心去工作,确保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一场无休的战“疫”
疫情发生后,和其他监管场所一样,市看守所全体女警长时间日夜坚守抗疫一线,力保监所安全稳定。
她们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但是面对疫情的关键时刻,都变身为“女汉子”,从未喊过怕,从未打过退堂鼓,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疫情防控“半边天”。
▲吴丽玲线上辅导女儿学习
吴丽玲是女子大队的贴心“大姐姐”,平时总是关心呵护着身边的姐妹,主动承担繁杂的罪犯投送工作,一干就是四年,毫无怨言。疫情期间,她和往常一样进入监所巡查教育时,一名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被监管人员突然向她身上泼撒污秽物。同事还没来得及安慰她,她已经洗澡换了制服,坐在桌子前整理文书了。
独自抚养女儿的她,因为上班,错过了女儿10岁的生日,因为无法接送女儿上学,将幼小的孩子从走读换到了寄宿…..每一个在所里值班和在隔离点隔离的夜晚,都会看到吴丽玲用视频辅导孩子做作业,宿舍的灯光照在她的脸庞,显得那样温柔。
疫情轮班制之下,监所警力捉襟见肘。陈广惠怀孕9个月,依然坚守岗位,每天站在监室里对被监管人员集体教育、谈心谈话。某日凌晨四点,被监管人员张某因为心脏不适,要到医务室里吸氧。陈广惠拉来凳子坐在她身旁,帮她疏导紧张的情绪,倾听她对自己案件的担忧,就这样聊到了清晨,张某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陈广惠值班身体不适吸氧
几天前,陈广惠同样在医务室吸氧。因为工作劳累,她出现了胎心不稳的情况。吸完氧,所领导劝她回家休息,她说完一句“现在警力这么紧,我在总能做点事。”又匆匆投入了工作。
冰心曾说过:“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女人,就会少了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六年来,女子管教大队共累计收押女性犯罪嫌疑人2000多人,这些80、90后的女警们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用真情、温暖感化被监管女性,诠释着公安监管人忠诚为民、责任担当、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来源:丽水公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