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娱网

塞外江南在银川哪里(塞上江南旧有名) 环球焦点

2023-03-21 19:50:25 来源:穿搭阁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韦蟾 〔唐代〕


(资料图片)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在古代“北”可改作“上”。所以,“塞北江南”其实就是指“塞上江南”。很多人都知道,唐代大诗人韦蟾的这首诗是在赞美宁夏,更称赞卢潘是一位好官。

直到现在,人们还喜欢引用这首诗的第一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来比喻宁夏的风光秀美,不是江南赛江南。

其实,“塞上江南”这四个字,就是一部辛酸的宁夏开发史。

吴明彻没有想到,“塞北江南”这四个字竟然是因他而得来的。

吴明彻是谁?乃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一生战功赫赫,谋略和勇猛在同时代人物中也是翘楚。但也功誉褒贬不一。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

及至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吴明彻。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吴明彻亦位列其中。

据史载:南北朝时,北朝周武帝宣政二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吴明彻奉陈宣帝诏令,率军十万北伐,攻打北周的吕梁,结果因病,为北周所擒,吴明彻以下3万余众及大量辎重器械为周所俘获。周武帝封吴明彻为怀德郡公,官拜大将军。但吴明彻因忧愤加重病情,于一年后,死于长安。

他死后,北周不可能放他的部众回陈朝,这些都是人才啊,放虎归山怎么行,正好宁夏缺人。于是,便将吴明彻余部迁往灵州(今吴忠和灵武大部)

在当时,因为陈朝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位于长江之左岸(即江东),为经济、文化发达之区,这些迁到灵州的江东人平时的生活习惯自然也是尚礼好学,受孔儒熏陶颇深,他们到了塞上,那是三万人啊,在日常交往融合中,逐渐改变了当地羌戎那些游牧粗鲁和不拘小节的习俗,于是,人人都变得文质彬彬讲礼仪了,因而这里被称为“塞北江南”。

“塞北江南”的原来意思是指生活习惯和风俗礼仪等方面和江南一带没什么区别的意思。三万人回不了故乡,成为了塞上的一份子,这里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条件,和江南的富庶秀美当然没法比。

他们只有改造!把江南的种稻和养蚕等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用在宁夏发展。给宁夏带来了新风尚。有首诗说得好:

《塞上江南》

北周迁国到灵州,种稻养蚕生计优。

塞上江南得名始,黄河富庶此中游。”

当然了,其中的辛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和体会得到了,如今的人只是看到了“田开沃野千渠润,屯列平原百井稠”的成果,一个美丽新宁夏的模样!谁还记得他们的付出?

其实,宁夏地区(包括银川)的大规模开发,从秦朝的时候就开始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修秦直道取河套地,然后顺道左拐,直穿宁夏而来,他们看上了宁夏平原的优越地理自然条件,于是在此屯田戍边。

那时候,宁夏地区基本是没有平民百姓的,都是戍边的将士们,他们上马打仗,下马种田。修渠(秦渠)没办法啊,粮草千里迢迢运过来,有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不如自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给自足。

这样不被动,也能安定边地!只是戍边将士们的辛酸有谁能懂?只有那连绵亘横的贺兰山和茫茫大漠黄沙,还有潺潺北往的黄河水见证了他们挥洒的热血和汗水,还有青春,直到垂垂老矣,至死方休!那一副忠骨,长埋宁夏这片地上!

到了汉朝,汉武大帝也没有忘记这片土地,几十万的戍边将士前赴后继,为这片土地的美丽而努力,汉渠的修挖,典农城的修筑,进一步扩大了“远近人家四路连,风光谁信是穷边”。塞上的美丽进一步得到提升!

到了唐代,唐徕渠的修挖,更是最大程度地开发了宁夏平原,使得这里“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宜耕宜牧之地,谁不喜欢呢?

一直到韦蟾给卢潘送别赠诗,“塞上江南”“塞北江南”已经完美地呈现在面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好,还是金戈铁马也好。总之,塞上明珠不可阻挡地冉冉升起。并在大约两百年后,成功地吸引了党项李继迁的目光。

随后其儿子李德明迁都怀远镇,其孙子李元昊建都兴庆府(银川)。西夏的建立,让宁夏,还有银川,耀眼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照亮了塞上江南!而这一切,都是在无数的辛酸里堆积起来的!

不知道你认同吗?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银川头条#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

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