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娱网

全球热点!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青岛:畅通要素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3-06-15 08:03:10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畅通要素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客人越来越多,正在考虑是否需要额外招人。”高考结束、端午假期临近,位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西麦窑村的吾舍民宿老板武鑫“累并快乐着”。从2015年将首个农家小院改造成民宿,如今,武鑫在流清湾畔这个小村庄里已建成9座民宿小院。


(相关资料图)

依山而建、向海而生,走进西麦窑村,目之所及皆是青翠碧绿,仿佛走进“天然氧吧”,风格迥异的院落民宿、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迎接着往来不断的游客。坚持特色农旅一体化产业转型发展,西麦窑村在营民宿数量已超过百家,年游客接待量达10余万人次,营业额约3000万元。

崂山区西麦窑民宿业所焕发的蓬勃生机,既是当地居民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又是青岛市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探寻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立足资源禀赋,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要围绕做强特色产业,统筹整合周边产业和生态资源,导入文创、农旅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升级、全价值链增值。”在青岛,下辖5个街道、139个农村社区、28个城市社区的崂山,城乡融合工作任重而道远。着力在推动城乡融合和强村富民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6月13日,崂山区举行全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观摩会,走进流清湾、仰口、百果溪谷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边走边看、边问边议、边思边悟,详细了解各观摩点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实际成果、面临的实际问题。

民宿业正成为崂山区极具国际化、乡土风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在营渔家乐、民宿咖啡户总量达到300余家,客房总量约1400余间,已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内精品民宿数量及接待规模均居于前列的民宿聚集区;王哥庄街道仰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共有各类民宿450余家,其中高端民宿50家,拥有客房500余间。精品民宿与美丽乡村融为一体,在这里,民宿已然成为看海品茶、写生创作、娱乐团建、旅行婚礼的目的地。

积极导入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旅游、中医康养、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北宅街道找准“绿色生态”+“富民强居”契合点,推动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科普研学于一体的都市近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前,百果溪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已建成崂山樱桃谷、周哥庄中草药种植基地、乌衣巷田园会客厅等特色园区,培育有藏红花、丹参、崂山仙菊、杏参等特色农产品。2023年召开的首届“花海崂山樱你绽放”青岛樱桃花节,共接待游客21.8万余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转变为绿色生态富民的幸福家园,崂山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系列举措,只是青岛市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新平台的一个缩影。当前,青岛正加速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探寻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用好“国字号”招牌,积累城乡融合“青岛经验”

之于青岛,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用好“国字号”招牌,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提出在全国选择11个试验区,开展11项试验任务先行先试,到2025年,充分释放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占山东济青局部片区面积过半的青岛即墨、平度、莱西“一区两市”由此跻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如今,三大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已初具规模、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已多方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正不断拓宽……

当前,即墨区正加快青岛蓝谷、国际陆港、汽车产业新城等重点产业承载区域建设,国际陆港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青岛蓝谷在全国69个精益创业类双创示范基地中位列第二,特色鲜明、创新创业生态良好的产业平台进一步扩容提质。同时,该区还依靠城投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全力支持移风店“七彩田园”片区实施省市区三级园区共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加快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累计引进29家现代种业企业,实现500多类蔬菜、花卉种子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推动鳌山卫“茶香梅谷”成功创建3A级景区。

平度市则正加速推进生态循环农牧产业园等六大农业园区建设,全球最大的香菇基地、全国单体最大的肉鸭基地等一批超级农业园区竣工投用,成功创建省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2022年底,南村镇临空产业新城签约落户万洋众创城等项目21个、总投资279亿元;新河镇深入推进化工基地建设,新马社区一期、河畔汀香顺利交付,新河时尚中心等项目封顶,宜居宜业新市镇加速崛起。

“种了半辈子地,没想到通过土地流转成了职业农民,不仅让地生钱,每月还能像城里人那样按时领工资。”在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新村,村民左彩霞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标,莱西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按照多业态复合模式,形成“高效智慧农业+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在这里,通过延伸设施蔬菜产业链条、突出高新项目带动、加快拓展业态等举措,一条条城乡融合的“青岛经验”加速呈现。

畅通要素双向流动,拓展融合发展广度与深度

城乡融合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互动耦合。因此,要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就必须畅通要素的双向流动,持续拓展融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用活用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金招牌”,即墨区持续健全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已完成改制村庄1026个,促进城乡资源互动融通。通过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该区发力打造青岛渔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第三方”模式,将村民闲置的资金、房屋等作价入股,由合作社统一调配、运营,打造“琴岛渔歌”品牌旅游村。“游客多了,连带着我们的特色海产品生意更火了,好多游客走的时候都会捎点特产回家。”村民刘女士笑道。

城乡融合发展,人的融合是关键。据市发改委介绍,通过建立健全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保障机制,青岛已初步构建起顺畅的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机制。即墨区通过“取消居住落户的房屋面积限制,增加可落户房屋类型”“城区实施稳定就业、居住落户政策”等六大创新举措,推动城乡人口有序迁徙。平度、莱西两市全面放开外来人口城镇落户限制。截至2022年底,三年时间里,莱西市已累计选派531名教师、209名医师下乡,促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下沉。

城乡融合发展,还离不开资金要素的畅通循环。通过制度激励,青岛积极引导城市和社会资本下乡,同时允许农村和农民用固定资产经营权、股权进行抵押、担保融资,为融合发展解决资金困扰。以莱西市为例,充分吸纳社会资本,该市不断壮大共富公司资本量。其中,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通过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相继开发民俗博物馆、非遗文化体验馆等景点,带动新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青岛日报2023年6月15日1版

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