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娱网

我国首颗“人工智能卫星”今成功发射 2023卫星行业发展分析

2023-08-11 09:08:00 来源:互联网

我国首颗“人工智能卫星”今成功发射


(相关资料图)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0日12时03分,我国首颗以人工智能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智能应急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由浙江杭州企业地卫二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往往气体行星的卫星都很多。八大行星共有卫星218个,除水星和金星外,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环绕。按卫星多少的排名顺序是土星82个,木星92个,天王星27个,海王星14个,火星2个和地球1个。不同卫星的体积和质量相差悬殊,半径大于1000千米的卫星有7个,月球即为其一。

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不过,如果两个天体质量相当,它们所形成的系统一般称为双行星系统,而不是一颗行星和一颗天然卫星。通常,两个天体的质量中心都处于行星之内。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与冥卫一应该归类为双行星,但2005年发现两颗新的冥卫,又使问题复杂起来。

卫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遥感卫星应用市场渗透率正快速提升,下游市场高景气,卫星遥感产业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根据行业协会数据,2015-2021年,中国卫星遥感行业市场规模由56.1亿元上升至9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1%,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中国卫星遥感行业市场规模在2022年-2027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22年将达到97.79亿元规模,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3%。

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保持逐年增长。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2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9年和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总体收入持平,均为2710亿美元,相较于2018年略微下降。从收入结构来看,主要仍来自卫星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其中地面设备超过卫星服务业,占比为50%,位列第一,其次是卫星服务收入占比为44%;;卫星制造的收入占比为5%,仍位列第三;而卫星发射服务仍居末位,占比为2%。

从全球卫星服务业务收入构成来看,主要来自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固定通信,两者收入合计占卫星服务业收入的比重接近90%。其中,卫星电视直播收入为884亿美元,占比为75%;卫星音频广播收入为63亿美元,占比为5.3%;卫星宽带业务收入为28亿美元,占比为2.4%;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收入为157亿美元,占比为13.3%;卫星移动通信收入为20亿美元,占比为1.7%;遥感领域收入为26亿美元,占比为2.2%。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仍然实现较快增长,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斗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19年均有提升。其中产业链上游产值实现384亿元,同比增长12.1%,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9.52%;中游产值实现1770亿元,同比增长11.9%,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43.88%;下游运营服务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疫情封闭使无人系统、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的应用场景非常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下游产值达到1879亿元,同比增长23.2%,在总体产值占比为46.6%。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卫星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6.76%,疫情中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展现出良好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强大动能。据《白皮书》统计,2021年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05%,达到1527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50%。

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54%,达到3480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50%。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2年底,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含新三板)总数为92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9.02%左右。

随着北斗和北斗+的全面推进,由卫星发展带动的产业关联产值也在持续推进,北斗应用进一步普及,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30%,有力支撑了产业总体产值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随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建设完善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迎来由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升级变革。

北斗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加速实现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产品,必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刻且深远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卫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5G已经在我国逐步推进大规模商用进程,未来北斗+5G无疑将进一步惠及各行各业。卫星导航和移动通信有天然融合的基础,卫星导航可以支持移动通信网安全高效运行,反之,移动通信可以增强卫星导航的服务能力。北斗+5G的融合创新,将突破单一系统应用的局限性。通过北斗+5G两大新基建设施的彼此增强、互相赋能,可以形成泛在、无缝、高精度、高可信的PNT(定位导航授时能力)服务能力,助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按照国家层面的定义,在2035年前,中国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届时,由北斗系统所打开的市场空间,以及代表国家底层技术实力的核心产业环节,无疑将迎来新一阶段、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卫星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标签:

热门推荐